天天讯息:绵山简介_人间仙境 介休绵山

绵山简介(人间仙境 介休绵山)


【资料图】

绵山全景

绵山一角

介公岭景致

水涛沟

绵山,位于介休城南10公里处,又称介山,是春秋时期晋文公从臣介子推“功不言禄”偕母隐居并殉难之地,介休因此而得名。介休绵山风景名胜区,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山西省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历史文化名山,中国清明节(寒食节)发源地,中国寒食清明文化研究中心,中国寒食清明文化博物馆。绵山风景名胜区跨介休、灵石、沁源三市县地界,最高海拔二千五百六十米,是太岳山的一条支脉。 绵山风景名胜区的仿古建筑群风格多样,成为绵山风景区中最亮丽的风景线,无愧于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在绵山风景名胜区建筑群体中宗教建筑有殿庙、宫观;园林建筑有亭、台、楼、阁、轩、廊、榭、牌楼;古留遗迹建筑有古营门、城池、营寨等,可为古建筑博物院(园),展现在游人眼前的是一个华夏现代仿古建筑群隆起在大道之行的巍巍绵山。主要景点有龙头寺、抱腹寺、空王殿、千佛殿、介推祠、石佛殿等。

A 绵山:国家5A级旅游景区

绵山山势险峻,林木茂密,山间溪流终年不断。身临其境,如入画屏,是山西省首批公布的六大风景名胜区之一和闻名遐迩的游览胜地。绵山最高海拔2566米,相对高度1300米以上,景区总面积约40平方公里。北距太原137公里,毗邻平遥古城、灵石王家大院。

绵山历史源远流长。据史志记载,东汉建安年间,绵山已有铁瓦寺建筑。后魏太和时期,高僧迪公开始筹划在绵山抱腹岩建寺。北魏高僧昙鸾于绵山聚徒弘法,创立净土宗道场鸾公岩。唐初,高僧志超(空王佛)入主抱腹寺,唐太宗李世民曾亲登绵山礼佛谢雨。唐后各代,绵山各处庙殿屡有增设,修缮不辍,成为著名的游览胜地。绵山古迹遍地,景点栉比,《介休县志》中有“绵山十景”的记载。

绵山文化积淀厚重,是中国寒食清明文化的发源地。介子推以及寒食清明是历代文人墨客题咏的极好题材。贺知章、李商隐、文彦博、张商英、皇甫韶、马天来、李东阳、傅山等历代名流以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叶剑英、薄一波都曾有过吟咏、品评和题词。

1995年,介休市委、市政府决定将绵山风景区确立为精品项目重点开发,出台了优惠政策,鼓励社会投资。介休市民营企业山西三佳煤化有限公司从1995年开始对绵山进行大规模修缮开发。

十几年间已累计投资20亿余元,构筑了“吃、住、行、游、购、娱”完善的旅游服务体系,形成龙头寺、龙嵴岭、李姑岩、蜂房泉、大罗宫、天桥、一斗泉、朱家凹、云峰寺、正果寺、栖贤谷、介公岭、水涛沟、古藤谷等十四个景区,360多个景点,全部游览一般需要3到5日。2013年9月,绵山晋升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成为全省第四个、晋中市首家获此殊荣的旅游景区。

B 游绵山:步步有景 景景有典

绵山之所以享誉海内外,千百年来登临者络绎不绝,在于它步步有景,景景有典。奇岩、险道、秀水、古柏、唐碑、宋塑、名刹、巨宫和道佛人物组成了绵山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使人目不暇接,思绪万千,流连忘返。

游绵山可从介休南行20多公里到绵山山麓的兴地村,参观第一景点回銮寺古刹。回銮寺是由于唐太宗欲登山礼佛未成,至此回銮,故名。据寺内碑刻记载,寺原在东山柴谷之间,后遭流寇所毁,唐僖宗时迁到现址,敕名“兴国寺”。现见大殿脊檩下有 “大元国至大元年(1308)重建的题记”,后明、清重修,现存建筑为元明清三代遗物。主建筑有山门、过殿、大殿,两侧对称布局。殿阔五间,用减柱造,结构简洁。存元明清历代石碑17通,记录着寺院的兴衰。院内古松、龙槐、杉楸等树木葱茏,形似伞盖,给古刹增添了勃勃生机。

离寺南行1.5公里,登山2.5公里到龙头寺后,沿山腰间小路曲折而行入绵山腹地。沿途两山对峙,怪石嶙峋,风景绝佳。前有乳房似的石峰,苔薛茸结,泉水垂滴于下面石池中,水质清凉透明,沁人心脾,这就是“峰乳泉”,俗称“母奶头”。

以抱佛岩为中心,向东行百米有铁索岭,铁索从崖顶垂下,可攀援而上到达山巅,上有银空洞、竹林寺、铁瓦寺、摩斯塔等景点;朝西北下行5公里有李姑岩,相传是唐太宗御妹出家修炼处;沿南下石级到断岩边,下云梯可到棋盘洞,洞内有唐代佛像、古碑、名人题刻。贺知章有题记百余字,盛赞了绵山的奇险,引游人瞩目。

绵山的景观很多,又有白云庵、光岩寺、云中寺、地藏殿、世姑庙、龙王庙、柏龙、说法台、棋盘石、五龙墓、舍身崖等。还有直径1米的铁锅水,水从崖壁流入,满而不溢,掬而饮之,味甚甘甜,叫做“一锅泉”。泉之南有一“之”字形石级,行500米,即达沟底深谷,又有“石洞水”与周围的青山怪石、奇树山花相映成趣,使人赏心悦目。

绵山,山古水活,古迹众多,又有大量的古老传说,以其鲜明的个性跻身于我国名山之列。今日绵山,正在恢复其原来的魅力。“万壑千崖增秀丽,往来人在画图中”,定会给游人留下永恒的记忆。

C 读绵山:自然资源丰富多彩

绵山为黄土质山地草原甸土,主要植被为天然林和天然草地。山顶以白羊草、苔草、兰花棘豆、铁杆蒿、阿尔泰紫花和部分灌木黄刺梅、醋柳等为主,组成茂密的草原植被。山坡为黄土质山地棕壤,自然植被为繁茂的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有黄榆桦、柞、山柏、侧柏、油桦、白皮松、黄榆、鹅耳枥、山杨等。灌木有荆条、黄刺梅等。果木林有猕猴桃、山梨、山葡萄、山杏、山桃、山楂、毛樱桃、槽子、酸枣、野核桃等。中药材非常丰富,有灵芝、猪苓、党参、黄芪、五灵脂、血见愁等200余种。地表覆盖率在90%以上。

绵山动物,走兽类有豹、山猪、山羊、豺、狼、狐、獐、獾、麝、鼯鼠、松鼠、黄鼠、刺猬、野兔、蝙蝠等;飞禽类有丹顶鹤、喜鹊、乌鸦、猫头鹰、鹞、燕、布谷鸟、白头翁、斑鸠、野鸡、啄木鸟、黄鹂、青雀、麻雀等。爬虫类有蛇、蝎、螽斯、蜈蚣、青蛙、蜘蛛、蝴蝶等。此外,石桐水于积处还有鱼、虾。

绵山风景区绵山属温暖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春季日照充足,夏季雨量较多,秋季凉爽宜人,冬季多有瑞雪。一月份最冷,平均气温为5.1℃;六、七月份最热,平均气温为24℃。年平均气温为10℃--9℃。气温随海拔增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温度递减1度左右。阳坡凹处温度相对要高。年降水量在656.2--621.1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0%。全年多西南风,风速平均为2.2米/秒。四月份风多较大,八月份风少而小。四季景色各异,皆宜游览,尤宜冬日雪霁。

D 识绵山:中国清明寒食文化之乡

相传春秋之时,晋国贵族介子推,跟随晋公子重尔逃亡十余年,曾在饥饿时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重尔吃。晋文公还国为君后,介子推携母亲到绵山隐居,晋文公派人寻找,为逼迫介子推出山,采取放火烧山的办法,却把介子推和他母亲烧死了。文公得知,悲愤交加,命将绵山改为介山,把阳县改为介休县。又将“环绵山山中而封之,以为介推田”,以示怀念。并于清明节前一天,即介子推被焚的日子,不许烧火,家家户户只能吃冷饭,谓之“寒食节”。 绵山早在春秋时候便有了道家的活动。因介子推而被封为介山;介子推作为道家思想的先驱之一,身体力行着道家清净无为、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朴素思想。在西汉刘向所著的《列仙传》中,介子推已被尊奉为道家神灵。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石桐水,即绵水,出介休县之绵山,流经石桐寺西。石桐寺即介子推之祠。后人们到绵山寻幽探古,访贤求道,凭吊先哲,更使绵山道家的活动日益兴盛。2008年,绵山被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清明寒食文化之乡”。


关键词: 绵山简介 人间仙境 介休绵山